队伍行进间,大皇子李源策马靠近叶云,声音洪亮。
“叶太傅,你看我麾下这支先锋营,行军布阵可还严整?”
他手指着前方行进有序的一队士兵,脸上带着期待。
叶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微微颔首。
“大殿下治军有方,步伐稳健,气势如虹,确是精锐之师。”
李源听了这话,很是受用,又道:“待到了江南,剿灭倭寇,还需太傅这等智谋之士多多指点才是。”
这话看似请教,实则是在强调自己主军事,叶云主谋划的格局。
叶云笑了笑:“殿下过誉了,战场之上,瞬息万变,还需仰仗殿下临阵决断。”
不多时,二皇子李泽也驱马赶了上来,与叶云并行。
他并未谈论军阵,反而说起了沿途的地理民情。
“叶太傅,我观此去江南,途经数个州府,听闻部分地区近年雨水不调,或有隐忧。”
“若大军粮草转运不畅,恐影响前线战事。此事需早作绸缪。”
李泽语气温和,目光却带着深思。
叶云接口道:“二殿下所虑极是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”
“后勤稳固,方能无忧。”
“此事关乎大局,还望殿下费心统筹。”
李泽微微一笑:“分内之事,不敢懈怠。”
“只是江南水网密布,倭寇惯于水上袭扰,我军水师力量尚需加强,海防图亦需尽快完善,届时还望太傅与大哥能多提宝贵意见。”
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战略层面,又点出了自己负责的政务与海防的重要性。
李源在旁听着,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,显然不太喜欢李泽这种“纸上谈兵”的调调。
叶云夹在中间,既要肯定李源的勇武,又要赞同李泽的谋略,言语间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。
“大殿下勇冠三军,二殿下深谋远虑,有两位殿下同心协力,何愁倭寇不平?”
他一番话,谁都不得罪,却也谁都没靠拢。
武敏骑着马,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,将这一切看在眼里。
待两位皇子各自散去,与自己的幕僚商议事情时,武敏才催马来到叶云身边。
她斜睨着叶云,嘴角带着一丝揶揄。
“啧啧,叶太傅真是好本事。”
“哦?武将军何出此言?”叶云故作不解。
武敏撇撇嘴:“你这周旋于两位殿下之间的功夫,我看跟你哄安宁公主,还有应付后宫那些娘娘的本事,简直如出一辙嘛。”
“都是一样的滴水不漏,八面玲珑。”
叶云听了,不由莞尔。
“武将军这是夸我,还是损我?”
武敏哼了一声:“你自己心里清楚。”
她顿了顿,又压低声音:“不过你可得小心点,这两位可不是后宫女子,哄不好,是要出大事的。”
叶云脸上的笑容淡去几分,点了点头。
“我省得。”
前路漫漫,这江南之行,怕是比预想中还要热闹几分。
大军行至江宁府城外,早有江南总督孙承宗,江南巡抚钱谦及一众属官在此恭候。
旌旗林立,甲士肃然,与前来迎接的文官们,那略显拘谨的姿态形成了对比。
孙承宗年过五旬,身形微胖,脸上堆着热络的笑容,目光主要落在队伍最前方的三位核心人物身上。
钱谦则年轻些,约莫四十出头,显得更为精明干练,眼神在李源、李泽和叶云之间来回逡巡。
“臣孙承宗(钱谦),恭迎大皇子殿下、二皇子殿下、靖西王殿下!”
孙承宗和钱谦领着众官上前,躬身行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