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
翌日清晨,旭日初升。
未央宫中,群臣个个喜气洋洋,面带笑容。
匈奴被击败,朝廷夺得了广袤的疆土。汉室天下,从此以后在周边,再无敌手。
怎能让人不为之庆贺?
“陛下德比三皇,功盖五帝…”
只手往下一压,刘荣笑着示意正滔滔不绝拍马屁的袁盎,可以停下来了。
“司马法说:国虽大好战必亡,天下虽安忘战必忧。”
“朕觉得此话,说的非常有道理。”
“现在,诺大的疆土打了下来,可是居安思危,咱们的老邻居匈奴人,可不会让咱们白白的占据这广袤的疆土。”
“所以,朕看弹冠相庆为时尚早。”
“朕决议,在占据的疆域,开始筑城,建筑防御工事,抵御将来匈奴人可能的攻势。”
扫视殿内,刘荣看向窦婴。
“丞相。”
窦婴手持笏板,起身离塌,
“臣在。”
“朕令你调派庶民,移民实边一事,做的怎么样了?”
窦婴从袖中掏出写好的奏本,拱手一礼:“禀陛下,臣会同丞相府以及有司官员,已经梳理大概,条陈据奏,请陛下御览。”
单丘见状,连忙从侧走下御阶,接过奏疏。
递给刘荣。
刘荣翻看几下,点点头:“北塞不比汉境,条件是苦了些。朕知道,百姓们故土难离,心里多少都有点舍不得离开。”
“这样,朝廷发布一檄榜文,凡是愿前往北塞的良家子,朝廷皆补助一万钱,牛羊若干。”
“为百姓所用。”
“陛下,”窦婴手中笏板一抖,连忙劝谏:“每户一万钱,是不是多了点?”
牛羊不是问题,那玩意儿北塞有的是,可是这每户一万钱,确实太多了点。
刘荣不以为然笑笑:“百姓前往北塞苦寒之地,为我大汉筑城移边,朝廷稍作补偿,还是应当的。”
“这笔钱,不能省。”
大汉虽然打了几次大仗,花费了些钱财。可是文景两代的积蓄,基本上都没动。
因为,朝廷将盐铁,尤其是各地的铜矿收归朝廷之后,收入以倍增,根本就花不完。
再者,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。虽然没有大炮,大汉打仗,从来不是亏本的买卖。
仅仅一个河西走廊的收益,就足够支撑此次在北塞筑城。
钱,并不是问题。
现在只需要先在北塞筑城,扎稳脚跟,那么就可以开展下一步行动:
在北塞建立互市。
互市一开,那么朝廷的收入立刻就会激增。
毕竟,专营的买卖,哪有赔钱的道理?
跟在后面的商人,不过能跟在朝廷后面赚些小钱罢了。
关于国库的情况,窦婴也是心知肚明。只是历来的习惯,让这位节省了一辈子的大汉丞相,有些舍不得而已。
不过,刘荣都这样说了,窦婴也不好再劝。
“臣遵旨。”
筑城的事敲定,剩下的便是驻军。
保障北塞的安全。
想到这,刘荣目光看向坐在那表面看似风轻云淡的韩安国。